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展望
作者:赵连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无论患病率及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快速地增长,其发展趋势令人十分担忧。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十五岁及以上的人口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4%,估计高血压患者已达2.66亿。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呈年轻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5岁到34岁年龄段患病率已达24.4%。因此,我国高血压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其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认识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对于制定相关对策有效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血压患病率呈井喷态势
我国1959年、1979年、1991年、2002年进行四次全国高血压调查,15岁以上人群其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3.58%和17.65%。201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0.5%。成年人患病率已达到18.8%,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4%。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之快可谓呈井喷态势。此外,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存在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男性40岁以前较女性增加明显,4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
近年来,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差别在缩小,前者为19.3%,后者为18.6%。这也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猛增的一个原因。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病率有地区差异,南方广东省患病率为11.75%、浙江省18.7%,而北方辽宁省为28.7%、黑龙江省为30.48%,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和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年增长3%,每年实际增长1000万人以上,估计到2015年其患病率可达30%,约有3亿人以上(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2014)。由此不难看出,高血压患病率猛增态势相当严重,仍不能遏制发展趋势,故称井喷状态实不为过。
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原因包括: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变革期,城镇化加速,老年化进程加快;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 高血压三低状况改善有限
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重要问题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很低。在2002年统计其分别为30.2%、24.7%、6.1%,较1991年调查结果26%、12%、2%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有限,其提高率分别为0.5%、0.9%和0.4%(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2014)。此状况与西方国家比较有很大差距。例如:加拿大在2009年报道指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82.6%、79.0%和64.6%。
由于我国三率较低,导致了高血压患者不能及时治疗,难以使血压达标,必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致残率增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加拿大由于血压控制率大幅度提高,带来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其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下降11%,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平均下降12%,而我国脑卒中每年以8.7%速度增长。由此可见,提高我国高血压三率实属必要,迫在眉睫,这是有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标准。
3 高血压致死率仍居高不下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疾病谱明显的变化,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2011年4月联合国在俄罗斯召开了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会议,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们过早死亡和影响健康水平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75%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发生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是非高血压患者6倍;高血压还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75%高血压患者是脑卒中所致。高血压常常引起肾脏损害,约25.6%高血压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心、脑、肾、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加重及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事件发生的致死因素。
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44.1%,占死亡疾病谱中第一位,均高于肿瘤、呼吸系统和其它疾病。我国每天因心血管疾病死亡5990人,每小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400人,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估计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70%脑卒中和50%以上心肌梗死发生与高血压有关。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因为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990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160/10万,而2010年高达260/10万,在十年间使死亡率增加近一倍。
在五十年中,西方国家脑卒中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有150/10万降至47/10万。而我国在二十年间脑卒中死亡率由1985年70/10万到2005年上升至138/10万。此外,我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心脑血管死亡率均成上升态势。值得提出的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仅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很高。据统计,我国目前每22秒因心血管疾病致残1人,临床上出现偏瘫、失语,丧失了活动能力等,有严重的智力和体力障碍。
4 高血压是能控制可治疾病
从宏观上来讲,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不容乐观,是不是就这样发展下去呢?当然不会总是这样的结果。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40年前,阜外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开展了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这是我国开展第一个人群防治项目。观察结果表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并带来了可降低50%的脑卒中风险。在2007年,河北省组织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1800人。结果显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较管理前明显下降,其收缩压下降14.8mmHg,舒张压下降8.2mmHg。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血压控制率由8.9%提高到77.3%。这提示,只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必然会得到明显的效果。我国深圳市建立了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院为骨干、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相结合的慢性病三级防治网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科学化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深圳市居民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9.1%、84.9%、43.7%。此结果均分别明显高于2010年41.0%、80.7%、22.9%的全国水平。目前,深圳居民高血压得到了规范化管理患者已达75%,管理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已超过50%。文献报道,加拿大在高血压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在2009年,高血压治疗率高达79%,控制率已达64.6%,我国首钢和深圳及加拿大高血压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高血压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治疗,绝大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可达标。这充分证明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提高控制率也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纵观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状况,不难看出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动员社会、患者和医护人员参与这场关于人民健康防治事业。需创建立体的高血压防治体系;加强高血压防治队伍的建设;重视规范化的高血压治疗措施;推广规范化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我们要不断总结我国高血压防治经验,一定会遏制高血压发展势头,给百姓带来健康。
1 高血压患病率呈井喷态势
我国1959年、1979年、1991年、2002年进行四次全国高血压调查,15岁以上人群其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3.58%和17.65%。201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0.5%。成年人患病率已达到18.8%,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4%。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之快可谓呈井喷态势。此外,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存在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男性40岁以前较女性增加明显,4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
近年来,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差别在缩小,前者为19.3%,后者为18.6%。这也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猛增的一个原因。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病率有地区差异,南方广东省患病率为11.75%、浙江省18.7%,而北方辽宁省为28.7%、黑龙江省为30.48%,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和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年增长3%,每年实际增长1000万人以上,估计到2015年其患病率可达30%,约有3亿人以上(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2014)。由此不难看出,高血压患病率猛增态势相当严重,仍不能遏制发展趋势,故称井喷状态实不为过。
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原因包括: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变革期,城镇化加速,老年化进程加快;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 高血压三低状况改善有限
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重要问题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很低。在2002年统计其分别为30.2%、24.7%、6.1%,较1991年调查结果26%、12%、2%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有限,其提高率分别为0.5%、0.9%和0.4%(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2014)。此状况与西方国家比较有很大差距。例如:加拿大在2009年报道指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82.6%、79.0%和64.6%。
由于我国三率较低,导致了高血压患者不能及时治疗,难以使血压达标,必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致残率增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加拿大由于血压控制率大幅度提高,带来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其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下降11%,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平均下降12%,而我国脑卒中每年以8.7%速度增长。由此可见,提高我国高血压三率实属必要,迫在眉睫,这是有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标准。
3 高血压致死率仍居高不下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疾病谱明显的变化,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2011年4月联合国在俄罗斯召开了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会议,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们过早死亡和影响健康水平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75%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发生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是非高血压患者6倍;高血压还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75%高血压患者是脑卒中所致。高血压常常引起肾脏损害,约25.6%高血压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心、脑、肾、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加重及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事件发生的致死因素。
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44.1%,占死亡疾病谱中第一位,均高于肿瘤、呼吸系统和其它疾病。我国每天因心血管疾病死亡5990人,每小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400人,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估计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70%脑卒中和50%以上心肌梗死发生与高血压有关。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因为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990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160/10万,而2010年高达260/10万,在十年间使死亡率增加近一倍。
在五十年中,西方国家脑卒中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有150/10万降至47/10万。而我国在二十年间脑卒中死亡率由1985年70/10万到2005年上升至138/10万。此外,我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心脑血管死亡率均成上升态势。值得提出的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仅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很高。据统计,我国目前每22秒因心血管疾病致残1人,临床上出现偏瘫、失语,丧失了活动能力等,有严重的智力和体力障碍。
4 高血压是能控制可治疾病
从宏观上来讲,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不容乐观,是不是就这样发展下去呢?当然不会总是这样的结果。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40年前,阜外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开展了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这是我国开展第一个人群防治项目。观察结果表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并带来了可降低50%的脑卒中风险。在2007年,河北省组织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1800人。结果显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较管理前明显下降,其收缩压下降14.8mmHg,舒张压下降8.2mmHg。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血压控制率由8.9%提高到77.3%。这提示,只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必然会得到明显的效果。我国深圳市建立了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院为骨干、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相结合的慢性病三级防治网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科学化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深圳市居民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9.1%、84.9%、43.7%。此结果均分别明显高于2010年41.0%、80.7%、22.9%的全国水平。目前,深圳居民高血压得到了规范化管理患者已达75%,管理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已超过50%。文献报道,加拿大在高血压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在2009年,高血压治疗率高达79%,控制率已达64.6%,我国首钢和深圳及加拿大高血压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高血压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治疗,绝大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可达标。这充分证明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提高控制率也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纵观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状况,不难看出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动员社会、患者和医护人员参与这场关于人民健康防治事业。需创建立体的高血压防治体系;加强高血压防治队伍的建设;重视规范化的高血压治疗措施;推广规范化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我们要不断总结我国高血压防治经验,一定会遏制高血压发展势头,给百姓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