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医药信息技术与普适教育论坛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长沙,共谋中医药领域信息技术与普适教育战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
三湘都市报11月4日讯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中医药学如何与新兴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11月3日,中医药信息技术与普适教育论坛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长沙,共谋中医药领域信息技术与普适教育战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
行业:医药信息师资、人才严重匮乏
“当前,我国许多中医药高校缺乏具有信息学科能力与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师资。另外,随着大型IT企业进军健康产业、中医药领域,既懂中医药又会IT的复合型人才缺口非常大。每年计算机软件人才缺口人数高达百万以上,更不用提复合型人才。”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杜建强表示,相对西医而言,中医药历史悠久,但一直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发展缓慢,“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中医药是国粹,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是必由路径。”
杜建强说,中医药与信息技术的碰撞,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对在中医药院校学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拥有鲜明的中医药背景,在就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对学习中医药的学生,他们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在传承的基础上,更有创新性。”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胡孔法也表示,传统中医药学只有与信息技术结合,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在传统中医诊疗中,舌诊主要通过医生进行观察,并通过临床经验辨证而治。现在,现代技术的介入,让医生获得舌头的症状信息更加多样和准确。”胡孔法告诉记者,不同的中医在进行舌诊时获得的信息可能都不一样,建立舌诊信息采集系统将极大提高诊疗的实效。
“传统中医药是师带徒,手把手才能教,而信息手段将改变继承方式。在学校里,学生们不一定要跟名老中医面对面。”胡孔法认为,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同时能保留下来,集成为名老中医知识经验库,其他人都可随时学习。“基层乡村医生遇到疑难杂症,也能通过远程方式学习,与名老中医面对面交流,培养人才的范围更广。另外,利用信息手段,可以发现传统方法发现不了的问题。”
探索:建立学科体系,打造学术交流平台
那么,中医药院校如何快速培养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要建立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体系,才更有利于培养系统化、专业化的交叉学科人才,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中医药信息学科作为特色学科,要定位好角色,要充当中医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架构师和建造者。”会上,湖南中医药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信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晏峻峰教授介绍,近年来,该校探索学科团队建设模式,有计划地部署老师参与龙头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如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的开放基金。“同时,抓住机会为领域学者提供学术外援,如在各级各类的平台、基金申报及项目研究中,充当无名但重要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学科建设方面,该校信息学科密切与国内一流学科“中医学”的协同发展,学习国外“医学信息学”发展的方式方法,建设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体系,支持中医学的跨越性发展。“用信息科学的思维审视中医药领域,从科研到教学再到产业,与领域专家深度合作。同时,将非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结合起来,进行融合创新,包括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学生实践活动。如在行业内学科竞赛,毕业论文、实习项目等紧密结合中医、中药领域实际的问题。”晏峻峰说,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师资队伍,打造学术交流平台。
据悉,早在2012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就牵头成立了“数字中医药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该校中医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科研基地、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药粉体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平台及基地,并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南大学、汉森制药等核心参与单位,为医药信息复合型人才的特色化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