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购物车(0)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药材种植 » 正文

林下套种这些药材 立体种植综合利用 收益增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4  来源:中国医疗机构网   浏览次数:17
核心提示:我们的森林覆盖在不断推升,林下套种粮食增产增收,林下套种经济作物可以增加收入,林下可以套种的经济作物有很多,但是套种中药

我们的森林覆盖在不断推升,林下套种粮食增产增收,林下套种经济作物可以增加收入,林下可以套种的经济作物有很多,但是套种中药材是我们的优先选择。利好的中药材政策不断推出,种植中草药成为近几年来老百姓增收的一个重要举措,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发展林下特色经济,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那么,不同区域都可以套种哪些中药材?这似乎困扰了很多想发展林下经济的朋友。我们总结如下,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知母。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所以很适合在林下进行套种。知母入药的部位是其干燥的根状茎。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的效果。

益母草。益母草生长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一般的荒地山坡都能见到,种植难度很小。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食用功效: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益母草全草可入药,经常被用来治疗妇科疾病。

麦冬。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栽培农田或旱地、林下。生长于溪沟岸边或山坡树林下。杭麦冬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川麦冬、襄麦冬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野麦冬多在清明后挖取,习称土麦冬。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羊乳。生于山地灌木林下沟边阴湿地区或阔叶林内。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纵切晒干;或蒸后切片晒干。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排脓解毒,催乳的功效。主治病后体虚、咳嗽、肺痈、疮疡肿毒、乳痈、瘰疬、产后乳少等证。

白芍生长于海拔1500-2800米的山地、溪谷疏林中或山坡路边。产于浙江、安徽、贵州、云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作用。



朱砂根。分布于西藏东南部至台湾,湖北至海南各地。喜温暖、湿润、阴蔽和通风的环境,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秋季采挖,切碎,晒干或鲜用。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治疗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板兰根。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板蓝根喜欢湿暖环境,合适成长在排水杰出、疏松肥美的沙质土壤中。板蓝根有清热解毒、防止伤风、利咽的成效。

牡丹生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等症。



三叶青喜凉爽气候,适温在25℃左右生长健壮,冬季气温降至10℃时生长停滞。耐旱,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腐殖质丰富或石灰质的壤上种植为好。三叶青的耐阴性强,抗病、少虫害,十分耐寒。可塑性强。阴湿的室外环境可铺地栽植,成活率、覆盖率很高,生长速度快。块根入药为主,果实或全草也可入药。全年可进行采收,晒干或鲜用均可。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小儿高热惊厥等症。

绞股蓝号称南方人参。野生绞股蓝生长在山地林下、水沟旁、山谷阴湿处。喜荫蔽环境,上层覆盖度约50%-80%,通风透光,富含腐殖质壤土的沙地、沙壤土或瓦砾处。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都能生长。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旁草丛中。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黄精。产于全国十余个省区。多年生浅根系植物,喜肥,较耐阴,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郁闭度0.4-0.7之间的林地栽培。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收质量好,栽培3~4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采收为佳。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白及。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以贵州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栽种3-4年后的9-10月采挖。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疗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

林下套种药材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我们的受益,但是林下套种要注意:一定要根据药材和林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避免套种药材与树木发生对冲性问题,套种的中药材品种要以耐阴性、浅根性为主;要强调药材的道地性。最好在种植前向专家请教,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套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投诉电话:

Copyright 2014-2015 中国医疗机构网(www.zgyljgw.net)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