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购物车(0)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医药信息 » 正文

国务院提速价格改革 医药领域料有大动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8  来源:中国医疗机构网   浏览次数:86

“有升有降”更利消费者
 
  价格改革之所以被称为硬骨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可能引发的涨价效应。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过去把一些资源的价格压得较低,通过市场化改革理顺价格,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但需要警惕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隐形成本补偿,从而推高物价增加百姓开支。而“一改就涨”的担忧正是价格改革这块硬骨头难啃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李克强此次专门解释说,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就是“涨价”,而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
 
  这一点可以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中得到验证。一年前,在李克强主持召开具有“开局”意义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后的第8天,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靴子落地”。
 
  官方通过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取消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等手段,大幅增加了市场在成品油价格调整中的作用。
 
  伴随着成品油价格调整成为跟随市场而起舞的规定动作,“只涨不跌”、“涨多跌少”等各方曾经对油价调整的指责也有所缓和。
 
  李克强表示,成品油价格打破了过去僵化的价格机制,完全由市场定价,刚刚走出的‘八连降’,说明由市场决定价格未必就是涨价。这里面,市场这个价格指导最敏感的信号充分发挥着作用。
 
  而这种价格有涨有跌的波动,从长远来看,比通过行政手段压制价格的模式能更好保护消费者利益。
 
  李克强提醒说,政府定价表面上好像是在保护消费者,但实际上,在多数领域,受到保护的并不一定是消费者的利益。市场定价实际上是给了消费者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长远来看,对于消费者是有利的。
 
  这一判断在药品行政定价中得到验证。目前内地对药品价格的行政干预是通过制定最高价格的方式来确定。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药品价格天花板看起来控制了药品的价格,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导致了一个明显的问题:
 
  成本高、疗效好的的药品因价格更靠近“天花板”,其在药价中为医院提供回扣的空间就相对较小;相对的,成本低、质量差的药品因价格远离“天花板”,反而获得更大的运作空间,使得药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位药品价格的制定者就坦言,这样的局面让他左右为难:如果以高标准企业为基础定价,会为低标准企业留下更大的促销空间。如果为了限制“公关”空间,以低成本药品为基础定价,好的企业就会全部死掉,老百姓就吃不上好药。
 
  市场定价须做好配套
 
  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指出,当前CPI、PPI数据持续走低,国际市场的输入性价格也在低位,正处于价格改革的“窗口期”。
 
  有基于此,他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精细做好改革方案,有节奏有步骤地启动价格改革。既要尽早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又要平稳推进,让人民群众对某些改革可能产生的价格波动“可承受”。
 
  上述内容说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价格改革的推进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还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完善的配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恩国也以未来或有大动作的药品定价改革为例,向中新社记者分析了时机和配套手段的重要性。
 
  他分析说,在没有全民保险的情况下,药品的需求端缺乏一个集体谈判平台和药品制造商进行博弈。单个病人对于药品制造商的抬价毫无抵抗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官方不对相对强势的药品制造商进行价格管控,就有可能导致药品价格的无约束上涨。
 
  而目前,伴随着政府主导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越来越完善,医疗保险已经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在药品需求侧形成力量,代替行政管制与供给端的药品生产商进行博弈。
 
  而且,医保支付手段的改进也有助于改变药品市场的乱象。刘恩国分析说,过去医保对药品的支付是按照单一药品的价格来进行,但是目前,医保的支付已经不是以药品价格为单位,而是以“病种”甚至“人数”为单位来进行。
 
  “支付方式带来的变化就是对病人用药不再是医院的收入而是成本”,刘恩国举例说,如果医保确定了阑尾炎的治疗为X元,那么医院每治疗一个阑尾炎病例,医保都会向医院支付固定的X元。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收入水平就取决于医生能否利用其专业水平,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药品。药厂如若肆意涨价,自然不会被医院选择。
 
  因此,刘恩国强调,要将药品价格交由市场确定,就必须继续提高医保的集体谈判能力并持续改进医保支付方式。
 
  除此之外,官方也应加强对药品价格的事中和事后监管,加大对药品企业的反垄断执法力度,加大对串通投标、哄抬价格,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利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的查处力度。
 
关键词: 医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投诉电话:

Copyright 2014-2015 中国医疗机构网(www.zgyljgw.net)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