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0)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医疗保健 » 减肥健身 » 正文

白领增肥5原因 想减肥注意8个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07  来源:中国医疗机构网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导读:很多白领发现明明自己吃得很少,但是体重还是蹭蹭蹭往上涨。这是为什么呢?怎样减肥有效呢?白领减肥注意5大原因8个误区白
 导读:很多白领发现明明自己吃得很少,但是体重还是蹭蹭蹭往上涨。这是为什么呢?怎样减肥有效呢?白领减肥注意5大原因8个误区
白领增肥五原因
 
  1.贪吃甜食
 
  甜食向来是很多女孩子爱不释手的零食,甜食当中所含的糖分,比米饭或面包中的复合糖质消化速度更快,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很短,吃过不久就会感到饿。所以,很多白领越吃零食越容易感到饥饿,无形中便会吃进很多甜食,不断长胖。
 
  2.无节制吃水果
 
  水果不仅能够为人体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提供糖分,但是水果与甜食同为单纯糖质,吃的多当然也会导致发胖。一个苹果的热量和一碗米饭的热量大致相同,吃两个苹果无所谓,可是如果吃两碗米饭就会让爱美的女人惊声尖叫了。所以苹果、橙子等水果一天以两个为限。
 
  3.吃饭狼吞虎咽
 
  狼吞虎咽的吃饭方式,无形中会把胃撑大。但是人在用餐开始后20~30分钟后,会渐渐反馈吃饱的信号,所以,吃饭最好细嚼慢咽,这样饱腹感会慢慢产生,自然会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4.突击减肥
 
  有许多白领会在短期内突击减肥,然后忍受不了减肥的痛苦再放弃,如果总是这样忽胖忽瘦、周而复始反反复复,乍看之下以为是窈窕者,其实身体内的脂肪率正在不断增加,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隐形肥胖”。体重减轻时,人的肌肉量会随着减少;但是体重增加时,脂肪则会跟着增加,所以,断断续续的减肥方式,只会让体内的脂肪越积越多。
 
  5.生理周期大吃大喝
 
  很多女性经常认为生理期是减肥的福利期,所以这时候便开始大吃大喝,肆无忌惮,其实女性在月经来之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嗜吃嗜睡等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经前综合征”,如果此时大吃大喝,营养的过剩便会转化成脂肪,因为月经期女性疲倦无力而缺少运动,消耗的减少,给脂肪的增长加大了机会。
 
  减肥7种错误想法
 
  (1)脂肪是肥胖的孪生兄弟,只有与脂肪“绝缘”,才能获得苗条的体型
 
  其实,脂肪在减肥过程中,不总是充当反面角色。食用的脂肪不仅不会很快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且脂肪的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在体内合成。
 
  (2)固定食谱
 
  这样做固然减少了许多东西的摄入,但久而久之会使身体缺少全面的营养成份,有害无益。
 
  (3)不吃早餐
 
  有人误以为不吃早餐能减少热量的摄入,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殊不知不吃早餐对人体伤害极大,无益健康,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
 
  (4)吃辛辣食物可以减肥
 
  吃辛辣减肥若长久下去会影响胃部机能,有胃痛甚至胃出血的危险。而且吃太多刺激性食物亦会令皮肤变得粗糙,受不住着更出暗疮,绝对得不偿失!
 
  (5)每次坚持30分钟慢跑可减肥
 
  每次坚持30分钟慢跑即可减肥。慢跑虽可达到有氧锻炼之目的,但减肥收效却甚微。实践证明,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动员起来与糖原一起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量可达总消耗量的85%。可见,短于大约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显。
 
  (6)运动减肥有全面或局部之分吗?
    
    运动减肥有全面或局部的选择。人们在一些广告宣传中常听到或看到“减腰”、“减臀”、“减腹”等词句。那么,局部运动是否能减少局部脂肪呢?第一,局部运动总消耗能量少,易疲劳,且不能持久;第二,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控制。但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并非练哪个部位就可以减哪个部位的多余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条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减肥。比如,减肥者运动一段时间后,腰围不见小多少,可脸颊部消瘦了,原因即在此运动消耗量太于摄入的热量,就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而不会只减腹部,其它部位不变。
 
  (7)多做20分钟的锻炼,把多吃的甜食或其他美味消耗掉
 
  如果你为了消耗掉多吃的甜食,偶尔延长有氧锻炼时间不至于有什么不好,但如果成了习惯,结果只能有害无利。假如你经常以延长锻炼时间作为过量饮食的借口,你实际上已把自己置于过度训练的境地中了,那么你的身体根本没有时间从过度训练的疲劳当中恢复过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投诉电话:

Copyright 2014-2015 中国医疗机构网(www.zgyljgw.net)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