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0)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医疗保健 » 保健 » 正文

日常哪些人不能吃大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3  来源:中国医疗机构网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对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大蒜的,那日常哪些人
 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对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大蒜的,那日常哪些人不能吃大蒜?

日常饮食保健中,大蒜作为常用蔬菜和调味,适合大部分人日常食用了,尤其是大蒜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对患有肺结核、癌症、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有好处。但是,如果你有眼疾,或患有肝病,或腹泻,那就不能盲目生吃大蒜了。

  哪些人不能吃大蒜

  1、眼病患者

  古人说:“蒜治百病唯害一目”。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是有害的。嵇康在《养生论》中说“荤辛害目”,蒜味最辛,而且它是走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的损伤。所以吃蒜要注意不要过多,尤其是有眼病的人,在治疗时必须忌掉辛辣食物。

  2、虚弱有热者

  古人认为多食蒜会耗散人的气,同时也耗散人的血,《本草从新》记载“大蒜辛热有毒,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虚弱有热的人切勿沾唇”。所以身体差、气血虚弱的人要注意。

  3、肝病患者

  很多人用吃大蒜的方法来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上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这都是不对的。《本草纲目》记载蒜“久食伤肝损眼”,大蒜性热,能助火;味辛,剌激性强。肝有内火者如果食用,肝火会更旺,时间久了当然会造成损伤。

  4、脾虚腹泻患者

  生大蒜的的刺激性很强,平常少吃点是可以促消化,但是如果患有非细菌性的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5、重病者慎食

  日常饮食保健问题上,我们要注意蒜属发物,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食用像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对得患有重病、或者正在服药的人来说,很可能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不但可能引发旧病,还可能使药物失效,或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大蒜的功效有哪些

  1、抗菌消炎

  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它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还能杀死更多种致病真菌和钩虫、蛲虫、滴虫。生吃大蒜是预防流感和预防肠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大蒜素在高温下易被破坏,失去杀菌作用。

  2、抗癌

  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作用于肿瘤发生的“启动阶段”,通过增强解毒功能,干扰致癌物的活化,防止癌症形成,增强免疫功能,阻断脂质过氧化形成及抗突变等多种途径,避免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大蒜含的微量元素,硒能杀死癌细胞,降低癌症发病率。

  3、抗血小板凝聚

  大蒜精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机理为改变血小板膜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血小板的撮取和释放功能,抑制血小板膜上纤维蛋白质原受体,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影响血小板膜上的硫基,改变血小板功能。

  4、降血脂

  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日每人吃蒜20克的地区,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无食生蒜习惯的地区。研究人员对崂山县的50人进行测试,让他们每日食生蒜50克,6日后测得血清总胆醇、甘油三脂及l3脂蛋白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实验前。经常食用生蒜也有降压作用。

  5、降血糖

  实验证明,生食大蒜有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的作用,还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

  6、可使血液变稀

  抽烟喝酒会使血液变得粘稠,如果同时吃些大蒜,就会平衡稀释血液。而且还具有类似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抗氧化特性。

  7、降低血压高
血压患者每天早晨吃几瓣醋泡的大蒜,并喝两汤勺醋汁,吃半月对高血压患者会有明显的效果。

  8、降低胆固醇

  如果大蒜配蛋黄可抑制血管和皮肤老化,蛋黄里所含的卵磷脂能清除黏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另外,蛋黄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减缓血管和皮肤老化;而大蒜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这一搭配不但能有更好的抗老化作用,对怕冷症的治疗甚至美容也有不错的效果。对于那些不喜欢大蒜刺激性气味的人来说,大蒜煎蛋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在捣碎的大蒜里拌入蛋黄,然后用文火慢慢煎成,既没有刺鼻的味道,双不会对胃产生强烈刺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投诉电话:

Copyright 2014-2015 中国医疗机构网(www.zgyljgw.net)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