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0)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高血压研究 » 正文

远离心脏性猝死,从这些小事做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30  来源:中国医疗机构网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 1200 万人冠心病发作,其中四成以上的患者会因此而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 1200 万人冠心病发作,其中四成以上的患者会因此而死亡。


更可怕的是,约四分之一的急性心梗患者,即使接受治疗也未能挽回生命,有些甚至在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了解导致心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导致心梗的原因有些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像年龄增长、遗传,但更多的原因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 吸烟

  • 缺乏体育锻炼

  •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 20%)

  • 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

  • 长期精神压力大


减少风险,就要从上面可控制的因素入手。


戒烟


吸烟可以使心梗风险增加一倍。戒烟,是预防心梗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 如果抽烟,尽快戒烟;

  • 如果不抽烟,请尽量避免二手烟。


控制血脂


随着体内胆固醇水平的增长,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随之而增长。


血脂主要有几个指标需要注意:


  • 总胆固醇:成年人的胆固醇水平最好控制在 200 mg/dL 以下;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胆固醇越高,发生心梗的可能性越大,健康成人应该把这个指标控制在 130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胆固醇可以帮助延缓动脉硬化,对血管健康有益,这个指标要高于 40 mg/dL。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血脂的控制水平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进行计算,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调制药物来控制。


另外,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对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有很大帮助。


控制高血压


血压也是影响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饮食、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也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但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


现在常用的降压药除了可以控制血压外,还有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病变的作用,可以长期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控制糖尿病


过高的血糖可以使血管硬化、变脆,更容易发生破裂和硬化斑块。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


通过健康饮食、规律锻炼、保持健康体重以及按时服药等方式均有助于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



积极运动锻炼


即使轻微的运动,也能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对大部分来讲,应当保证每天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养成运动习惯之后,可以逐渐提高运动的强度。


推荐选择慢跑、游泳、跳绳等这种强度不高、能带动多处肌肉的有氧运动,对健康益处更大。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在开始运动时,可以从健步走这种强度稍低的开始。


血压没有控制好的患者,需要咨询一下医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糖尿病患者,要小心低血糖。


健康膳食


根据 2016 年欧洲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膳食主要有以下要点:


  • 尽量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满足脂肪摄入,比如植物油、坚果等;

  • 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减少油炸食品、植物奶油等人造脂肪摄入;

  • 每天食盐摄入小于 5 g,鉴于我国居民的饮食现状,可以把标准放宽到 6 g;

  • 多摄入膳食纤维,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包括粗粮、豆类、菌菇类等;

  • 每天吃水果不少于 200 g,相当于 1 个拳头大小;蔬菜不少于 200 g,相当于用手捧一大捧蔬菜;

  • 每周吃鱼 1~2 次;

  • 每天 30 g 不含盐的坚果,相当于单手抓一把的量;

  • 限制饮酒量,每天不超过 1 份;

  • 尽量避免含糖的饮料、果汁等。


保持健康的体重


体重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脏发生疾病的风险,肥胖还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锻炼来控制体重或者减轻体重,来减少心脏病风险。


减轻精神压力


情绪激动、心理压力过大会在瞬间升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发作;长期的精神紧张,影响神经和内分泌对血压的调节。


可以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培养几种用来放松的兴趣爱好,及时排解不良的情绪,尽量减少精神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支付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投诉电话:

Copyright 2014-2015 中国医疗机构网(www.zgyljgw.net)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