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分型管理?
不同于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评分的“分层管理”,高血压的分级管理是分期与分型管理的整合,它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其中,分期管理是以患者的血管质量(有无血管硬化、靶器官的损害)作为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标准;分型管理是以致病诱因作为实施治疗方案的鉴别标准,尤其有利于白大衣性高血压、青少年代谢性高血压等非实质性病变造成的血压升高的治疗。
此外,王教授认为开展高血压分级管理的难点在于:很多临床医生或没有认识到血压波动与体位的改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相关,或因血压测量太过简单忽视了对患者实时血压评估的重要性,因此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帮助医生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
如何正确地测量血压?
王教授建议临床医生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的双侧上臂血压,同时鼓励患者坚持家庭血压监测,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其原因在于:
⑴电子血压计较传统的汞柱血压计更加方便、合理、无污染;
⑵细小动脉的粥样硬化会影响单侧上臂血压测量的准确度,双侧上臂血压的测量值更为准确;
⑶2012年《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中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患者应坚持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2-3个读数、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2014年的日本高血压指南中也证实了家庭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与评估减压效果的重要选择;
⑷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够避免过度治疗,还能通过有效管理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需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情况有:记录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特定时段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的24小时血压节律。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⑴使用可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降压药物;
⑵不论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都要使用足剂量;
⑶综合分期管理、分型管理采集到的个体化信息选择药物种类。
分期管理:
评估患者的内皮功能、根据是否已有靶器官的损害,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的治疗方案有所区别。即使患者的血压正常而血管弹性功能不佳,仍可以维持较低的心血管风险水平。
分型管理:
明确诱因,为青少年代谢性高血压、中年人压力导致的交感神经激活性高血压等找到准确的治疗方案。
总结
高血压管理的核心是落实指南,但落实指南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问题,也不能单靠资金与劳动力,而是需要不断创新、更多依靠技术,这样才能在高血压管理上实现“赶上”并“超越”。
通过分析、分解问题,找到高血压有效的管理思路与出路,结合我们国家目前的疾病管理系统,推动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分型管理,建立专科、全科、家庭联动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网络,才能在有效管理高血压的同时实现心梗、肾功能不全、心衰等并发症风险的降低。